時間:2021-03-17 作者:文旅局 點擊數(shù): | ||||||||
|
||||||||
卓尼紅色革命 -----十九代土司楊積慶的革命事跡
楊積慶生于1889年,從小好學,精明能干。他于1902年以侄孫的身份破例承襲土司之位,并兼護國禪師。此事雖然遭到楊楹等叔伯的反對,然而他還是妥善的化解了這一難題。
卓尼土司延續(xù)到楊積慶時,時局發(fā)生了很大變化。辛亥革命的影響時時在沖擊著封建社會遺留的東西,人民在覺醒,一場新的革命,一場偉大的民族解放運動正在孕育。但在這場偉大的暴風雨來臨之前,階級矛盾、民族矛盾愈演愈烈,軍閥混戰(zhàn)、地方割據(jù)的情形日趨嚴重。在這樣復雜的社會變革之中,如何正確地把握形勢的發(fā)展,是保存自己的關鍵。 與前18代土司相比,楊積慶更善于審時度勢、估計時局的發(fā)展,《大公報》記者范長江對他有較高的評價。他雖未邁出卓尼一步,但每天都看全國各大小報紙,及時地掌握國內外形勢。他在上海、天津等地設有商行,常有書信、貨物來往。他的思想激進,易于接受新生事物,推廣先進技術和文化,嗜好攝影,還在卓尼首次架設電話,組裝500瓦發(fā)電機。
紅軍在迭部達拉溝俄界村休整期間,于9月11日、12日召開了中央政治局會議,即著名的“俄界會議”。會后,“紅軍沿達拉溝繼續(xù)前進。9月14日,紅軍到達下迭最大的寺院旺藏寺,除先頭部隊外,大部隊和中央機關都駐在這里。為攻下臘子口這個具有戰(zhàn)略意義的關隘,毛澤東同志在這里明確指出“北上抗日很重要,一定要突破臘子口......”
楊積慶未堵截過境紅軍,暗中開倉濟糧,在中國革命史上自有評論。然魯大昌慘遭失敗,他將失敗的仇恨與怒火全部傾瀉在積慶身上,舊怨新仇同時爆發(fā),遂向朱紹良指控楊積慶“陽奉陰違,不但不遵命堵?lián)簦撮_倉供糧,私通紅軍”。 紅二四方面軍兩次順利通過楊積慶的防區(qū),這讓魯大昌兩次丟失了顏面,1937年9月20日,魯大昌派嫡系團長竇德海帶領一個營的兵力,秘密進入博峪村對面的新堡,與事先被買通的楊積慶部下姬從周等人里應外合,殺害了楊土司。與他同時遇難的還有長子楊琨夫婦及兒女,團長楊英、衛(wèi)士、侍女等共9人。1994年甘肅省人民政府追認楊積慶為革命烈士,決定建設楊積慶烈士陵園,學習和發(fā)揚他的愛國主義精神,建設中華民族團結和睦的大家庭。
|
||||||||
【關閉窗口】 |